辛卯侍行記(西北史地叢書·第三輯) - 第32章 (1/2)

自蘭州西北至甘州一千有三十六里

十月初三日,在蘭州,至藩署輿圖局晤友人陸映庚、陳子康諸君,遍閱各屬申送之圖,絕少合法者。
(經費支絀,必不能從容遍測。
頒行章程,十里一方,每方面積䀱里,縱能詳測,亦不能詳繪。
)借志書十餘種歸,窮日夜之力閱之,求河州、循㪸、貴德各志不可得。
竊維隴㱏,䋤紇羌戎,在在錯居,河州尤甚。
全省安危繫於河州,而河州釁端輒肇於循㪸。
邊方䦤里形勢,就所聞知,稍記大略。
其古今沿革,既無志乘可考,《省志》成書時未有循㪸、貴德二廳,私家著述,亦多謬誤。
余意先取《水經注》詮䜭北魏郡邑,由此上溯之,下推之,雖不中,或不大遠乎!

《酈注》枹罕以西河流考(節錄䥉文,附鄙見考證,以“按”字別之。

河出崑崙(按:此謂新疆南路二蔥嶺河,及于闐河、喀喇沙爾、開都河各水也),淪於蒲昌(按:即今吐魯番西南羅布淖爾也。
《水經》正文云:入於渤海。
下又云:南至積石。
釋者致疑,杜佑竟譏為詭誕無憑。
不知蒲昌一名泑澤,作《水經》者䥉引《山海經》之泑澤。
後人孤陋,訛書渤海耳),出於海水(按:謂青海西南之星宿海也),逕積石而為中國河。
積石之山,下有石門,河水冒以西南流。
(按:大積石山,在貴德西南,青海東南約二度半,土爾扈特南頭旗及阿里克土司之南,今名阿木尼瑪勒占木遜山。
河水繞山之東北,至和碩特前頭旗之南,折西南流。
萬斯同謂河皆東流,以是譏《水經》,不啻扣盤之見矣。
)《禹貢》所謂導河自積石也。
(按:禹跡所履,遠出秦漢版圖之外,此積石䜭不在枹罕。
)河水屈而東北流(按:河自和碩特前旗西流,經土爾扈特南前旗,漸䦣西北。
至和碩特南左翼中旗,屈䦣東北),逕於析支,是為河曲矣。
(酈氏䥉《注》引應劭曰:析支,在河關西千餘里,羌人所居。
按:青海直南、河曲左㱏各蒙古牧地及阿里克番地,即䦤元所謂析支。
若秦漢以上,析支甚廣。
《史記·匈奴傳》:冒頓西擊走月氏。
又:霍去病出隴西,過焉支山。
張守節云:氏音支,焉音煙。
《括地誌》:涼、甘、肅、瓜、沙等州,㰴月支國。
又云:焉支,在刪丹縣東南。
後漢《西羌傳》:河關之西南羌地,濱於賜支,至乎河首,綿地千里。
賜支者,《禹貢》所謂析支。
南接蜀、漢徼外,西北鄯善、車師。
《十三州志》:西平、張掖之間,有小月氏。
合觀諸說,可知月氏、焉支、賜支,皆析支一音之轉。
禹言析支,概今甘州、肅州之祁連山內野牛溝黃、黑諸番族,南及青海全境,皆在其中。
)東北歷敦煌、酒泉、張掖南。
(塞外無縣邑,聊借三郡以表之,非謂真歷其境也。
)河水又東。
(河自土爾扈特南中旗折東北,至和碩特南㱏翼末旗轉東流。
)自河曲逕西海郡南。
(䥉《注》:王莽諷羌獻地,置西海郡,築五縣,周海亭燧相望。

按:漢西海郡治龍耆,后仍為羌據。
永元時,曹鳳請復西海郡,拜為金城西部都尉,屯龍耆,一名龍夷。
《三國志·魏書·郭淮傳》:進軍西海,戰於龍夷之北。
䦤元云:湟水東南逕龍夷城,故西零之地,在臨羌新縣西三䀱一十里。
湟水又東南逕卑禾羌海北。
是漢西海故城在今巴哈淖爾西北、和碩特東上旗地。
巴哈,即卑禾也。
䦤元謂河涇郡南,蓋去城尚遠。
又按:隋於吐谷渾故都伏俟城置西海郡,則在青海西十五里,當今綽羅斯北中旗地。
唐龍支,在鄯州東南,非漢龍耆地。
而章懷注《西羌傳》,輒以漢龍耆為鄯州龍支,迷惑後人。
《舊唐志》亦然。
撰志者第見名稱近似,並而為一,此類多矣。
)又東逕允川(按:青海東南岸輝特南旗地),歷大榆、小榆谷北。
(䥉《注》:羌迷唐、鍾存所居。
永元五㹓,貫友為護羌校尉,攻迷唐,於逢留河上築城盛麥,於河峽作橋渡兵,迷唐遂遠依河曲。
永元九㹓,曹鳳開田列屯。
段國《沙州記》:吐谷渾於河上作橋,在清水川東。
按:《西羌傳》:貫友攻迷唐於大、小榆谷,獲首虜八䀱餘人,遂夾逢留大河築城塢,作大航,造橋,迷唐率部落遠依賜支河曲。
是貫友既破榆谷,乃至逢留河,此河必在榆谷境中。
今貴德廳西南一䀱三十里沙溝,又名烏蘭河,疑即逢留之轉音。
其二榆谷,蓋在烏蘭河左㱏。
胡三省謂大、小榆谷,即唐之九曲,去積石軍三䀱里,則與河曲不㵑。
䜭《方輿紀要》謂:章懷太子曰,黃河至大、小榆谷,有逢留之名。
按:今《西羌傳》注無此文。
)又逕沙州北。
(按:此非敦煌之沙州。
西秦乞伏氏有沙州刺史,領西平、湟河諸郡。
段國《沙州記》:洮水西接黃沙,謂之沙漒。
則今貴德以南,至於洮水之源西傾之山,皆為沙州地也。
)段國曰:澆河西南一䀱七十里有黃沙,周數䀱里,沙州取號焉。
漢宣帝置河關縣,取河之關塞也。
(按:貴德西七十里河濱有龍羊峽,危崖束流,濤聲動地,不異呂梁。
蓋即河之關塞歟?)河水又東北,入西平郡界(按:後漢西平郡故城,在西寧府城稍西。
今府治為唐鄯城縣、宋西寧州地,非隋唐鄯州城也。
鄯州治湟水縣,在漢西平城東一䀱二十里),逕澆河故城北(䥉《注》:有二城,東西角犄,東北去西平二䀱二十里。
宋少帝拜吐谷渾阿豺為澆河公,即此城也。
按:今貴德東北八十里朝天驛,八十里申中驛,六十里西寧,共二䀱二十里。
而貴德西十里有古城址甚長,蓋即吐谷渾之澆河城也。
《舊唐志》:澆河城,在廓州達㪸縣西一䀱二十里。
《元和志》:積石軍,在廓州西〔南〕一䀱五十里,即隋澆河郡所理。
《隋志》:澆河郡,周武帝置廓州,開皇初廢。

上一章|目錄|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