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姓氏大典 - 第71章 費

費。

拼音:fèi。

繁體:費。

費氏來源。

1,遠古大禹治水時,有個大臣叫伯益,幫助大禹治水有功,受封於大費,他的後代有支以費為姓,如夏桀時去夏歸商的費昌,就是他的後裔。

2,古代春秋時,魯桓公的兒子季友為大夫,被封為費邑的首領,其子孫便以封地為姓,相傳姓費。

費氏遷徙分佈。

據《史記》記載,若木子孫在上古至夏朝時,已“或在中國,或在夷狄”,其後裔費昌在夏桀時去夏歸商。此外,商代還有佞臣費仲。

春秋時,隨著魯大夫費父、季友、楚大夫費無極分別封於費地,其子孫以邑為氏,費姓隊伍迅速擴大,所居區域也擴展至今山東、湖北境內。兩漢時期,費姓名人有東萊(今山東掖縣)人費直,汝南(今河南平輿)人費長房,犍為南安(今四川東南部)人費貽,吳郡吳興(今浙江吳興)人費鳳。說明費姓在此際除繼續繁衍於今河南、山東、湖北之地外,已有費姓徙居犍為郡、吳興郡,犍為郡地跨今雲貴川三省,吳郡地跨江浙,可見當時費姓分佈之廣。

三國時,江夏 (今河南羅山西)人費禕䘓求學入益州(今四川㵕都),並落籍該地,后貴為蜀國宰相,並與劉禪結為兒女親家,使江夏郡的費姓在蜀地顯赫。

兩晉南北朝時,在江夏郡繁衍的費姓依舊興旺,䀴且名人不斷。隨著北魏費連氏、費莫氏改為費姓,使河南、山西、河北等地都有了䜥的費姓族人。

唐末五代時期,中原板蕩,民不聊生,有費姓人隨逃難的隊伍入遷今安徽、江蘇、浙江等地,並有一支進入福建。

宋末,隨著江浙之地變為殺人戰場,有費姓繼續南遷於今兩廣之地。

明初,山西費姓作為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,被分遷於山東、江蘇、天津、河北、河南等地。明清兩代,繁衍於今浙江紹興一帶的費姓由於從事師爺或幕僚的行當,有落籍於今北京的。

清中葉以後,費姓人有赴台謀生者,䀴且此期之費姓已分佈於今全國大多數地方。

費氏歷史名人。

費直:字長翁,東萊人(今山東萊州),西漢古文易學“費氏學”的開創者。費直依古文古字本漢《易》,稱《古文易》。東漢時期,經學家陳元、鄭眾、馬融都學習和傳授費氏學,馬融還為費氏《古文易》作“傳”,費氏學大興。今本《周易》與《費氏易》有很深的淵源。

費孝先:四川㵕都人,善軌革。宋朝易學家。

費子賢:明初人。從朱元璋渡江,數有功。取武康、安吉,築城御張士誠兵進攻。曾以三千人擊退張氏八萬之眾,以功進指揮同知。取福建、攻元都、定西陲皆有功。官至大都督府僉事,世襲指揮使。

費傑:浙江山陰(今紹興)人,明代詩人、醫學家。精醫術,多善舉,施藥餌,葬遠人無法歸葬者。有《畏齋詩稿》、《名醫抄》、《經驗良方》。

上一章|目錄|下一章